另一个蕴含故事的南阳唐河白马寺

作者丨谢富建

一提到白马寺,大多数人必然会想到洛阳的白马寺,谈到洛阳的白马寺,其声名也早已被人熟知。

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AAAA级景区。各位听到这些介绍想必都会被其悠久的历史所折服,然而在这儿,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所同样列为白马寺但却不是那么广为人知的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河白马寺

其实,在神州大地之上,有多所以白马寺为名的寺院,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唐河白马寺,唐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所辖区内。

白马传说与白马寺的由来

据相关文献以及白马寺内的女居士介绍,当年唐玄奘在印度取到真经后,又来到释迦牟尼佛祖出生地(据说现在的尼泊尔)拜望了圣祖圣佛后,路过西藏,经四川到汉水乘船,顺流直下,到襄樊上岸走旱路,时值炎热的六月天,因白马驮经卷到此伤热中暑,玄奘牵着白马到湖中滤马后向东走一里处,有一座寺院(原建于汉朝),玄奘在此借宿。当晚玄奘与众僧人一同用井泉水煎药,为白马治病,用大堰水饮马。因白马光临宝地,又饮用了佛泉水煎药喂马,第二天白马精神倍增,从此处玄奘再起程到济阳传经授教,后又到洛阳白马寺定居从事传经授教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马石雕

后来唐玄藏回到长安后,唐王得知取经回来路过此地的详细情况后,唐王派遣尉迟敬德调拨专用款项在此原有的寺院基础上按洛阳白马寺之规模加以建设(原寺院内奉有石碑上有记载,尉迟敬德重修白马寺详情)。之后,命名本寺为白马寺。

白马寺的风云变迁

唐朝按洛阳白马寺之规模重建后的白马寺,也相当宏伟。据现今庙内的女居士讲述,因为白马食此地之草,而草藏于马腹,因此此地也被称为龙腹,被认为是几所白马寺中相当重要的一所。

新中国成立前,据说这里也是香客云集,方圆几十里地广说其名。

新中国前后的白马寺旧居共有一进三处大院落,寺院房舍几百间,内有文物佛像几百尊,庭院建筑合理紧凑,殿堂纵横。整个寺院有前殿、中殿和后殿,在中殿前中间设有钟鼓堂,在钟鼓堂两侧各有一处宽敞明亮的大垮院,三大院内古柏参天,每年三四月间春暖花开,百鸟荟萃,莺歌燕舞,春风吹来,春意昂然,悬挂在殿堂顶上的铜铃齐鸣,如同音乐伴奏,非常优美动听,令人心旷神怡。在寺院东侧还有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的十几座白石宝塔。宝塔结构精美,每一座有各自的特点,特别是塔上面的雕塑非常精美,独具匠心,巧夺天工,雄伟壮观,深受世人称赞。院内古树参天,寺东石塔耸立,并拥有田产400余亩,和尚尼姑100多人。其规模盛况可想而知。

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等事件的影响,寺庙遭到严重的破坏,寺内建筑一度被用作校舍,原本的大殿也不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马寺远景

这次暑假,我特别参观了现今的白马寺,尽管,白马寺离我家并不远,但之前从未参观过,按照熟人指的方向,我沿着白马寺正街往北走,一直走到尽头,才在街道两旁所住人家的后边,找到了白马寺,然而现今的白马寺显得非常破落,跟我心中所想象的差距甚大,原本我以为至少应该有一个围墙,然而实际上仅仅只有两排庙房,一排在北边,一排在东边。虽然来这的目的是为了采访一下庙里修行的人士,但毕竟直接询问不太合适,因此便带上香表参拜一番过后,才向寺里的居士说明来意。现今的白马寺里面仅有一位常住的女师傅在此打理寺院,只是每逢庙会或逢年过节之际会有其它一些师傅从其它寺庙赶来帮忙。

在寺庙南边有一个小学,听女师傅说,原来寺庙的大殿便是建在小学那块地之上,小学土地之下,很可能还留有一些文物,在小学的大门下边还压着寺里的一块石碑。据说,寺内原有一大钟,新中国成立后被作为文物缴送南阳。据女师傅介绍,现今的寺庙是2006年重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白马寺寺庙前小学

重建白马寺

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宗教事业得到健康发展,民族历史文化得以弘扬。白马寺所在集镇的居民及其周边百姓,有的人对佛教文化有了解的欲望,也为了贯彻中央对于人民群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所以大家热切希望有一个宗教活动的固定场所,在大家的宗教信仰要求下,白马寺被重建。为此以张庶益为首的地方名人志士,顺应广大善良民众的迫切心愿,于2004年秋,成立了由28人组成的重建白马寺院筹备小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马寺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

将近五年左右时间,在乔湾村委及白马寺街周边村委的领导与支持下,经筹备小组全体成员的努力运作,先后共筹资五万余元,在原庙址新建殿堂房舍七间,精塑神像七尊,门前栽培风景树木数十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马寺捐款功德碑(部分)

随后,女居士特意指给我看了寺房前竖立的六块功德碑,上面刻写的全部是为白马寺的重建捐赠善款的人。女师傅还讲到,原本这里有一个塔林,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佛塔被拆,现在仅存留几个塔顶和一个塔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基

重建后,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定期举办庙会,届时会有各色烟花燃放,并请各地有名的戏班、歌舞团在庙会上为群众表演。庙会,一次比一次热闹,每次前来赶会烧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烟缭绕,真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活跃了地方经济建设,满足了人民大众的宗教信仰,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尽管,在每年的二月份寺庙非常热闹,但在平日里却少有信众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内佛像

该庙现在建在小学的北边,所处之地显得非常偏僻。庙房前的空地也都种上了庄稼,乍得一看,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寺庙如今确是这般格局,让人心中略感悲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马寺内唯一的女居士

尽管今日之白马寺没有了往日宏大的殿堂,没有了昔日众多的僧人,但它却承载着一段丰厚的历史,延续着一段故老的文明,丰富着家乡人民的精神。

家乡不仅地灵,更是人才辈出之地。

白马寺当地的街市也以白马寺为名,官方对白马寺街的称谓却是普润镇,而此也有一段广为留传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马寺街市

小组成员:苟敏、许继杰、马玉、李猛、史毅峰、姚志强

编辑丨管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