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然而作为华夏文明肇始的三皇一直未有定论。这未免给人一种巨大的遗憾和缺失感。接下来对于三皇的事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首先,三皇和五帝并称,说明三皇是人而不是神;其次,三皇之所以能够被后人所铭记,说明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然后,三皇所做的贡献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必定相称;最后,他们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我认为在这一理性思维的前提之下再来探讨三皇的问题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秦始皇的宰相李斯说:“古有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又以泰皇最为尊贵,泰皇既是人皇。”‘皇’与‘昊’意思相同,所以又有太昊、大昊、少昊之说。那么三皇或者三昊,究竟有何贡献呢?南朝所著《千字文》上说:“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既蛟龙,蛟龙就是鳄鱼。天皇太昊或者龙师所处的时代应是原始的渔猎时代,所以下河捕鱼要受到鳄鱼的威胁。幸而伏羲氏发明了网,能够捕鸟兽、抓鱼龙。所以伏羲氏被称为龙师。他还发现了八卦理论,有通神之智知道阴阳事势的推演与变化。因此而发明了网,能以弱胜强。这就是我们华夏文明的起点吧!推而论之,地皇就是大昊——神农氏。被称为火帝,他发明了牛耕,还用火来服土,推动了农业社会定居时代的到来。他尝百草,而察其性。使得农业和医药有了大发展。人皇就是少昊——金天氏,也即仓颉。因为观鸟迹而造文字,所以就被称为“鸟官”,官通观。为纪念仓颉造字的开创之举,现在还有人写鸟字文。
有一种说法,说仓颉是黄帝轩辕氏的史官,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信。因为黄帝的父亲是少典,而“少典”很显然是对史官的一种称呼。没有文字哪来什么典藏呢?再说,黄帝曾写过一本书,叫《三坟》。而文字的成熟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写书。
自古以来对于三皇究竟是谁,大家就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人们总是争论,而不加思辨,这是三皇一直未有定论的根本原因。如今我之拙见也仅供大家参考。